新华网、湖北日报对我司的报道: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local/2015-03/07/c_127555028.htm?from=timeline&isappinstalled=0
具体内容如下:
地信基地 巡天遥看一千河
湖北日报讯 图为:武汉光谷转盘附近航拍实景立体影像截图。
图为:武汉信达易通公司员工在克拉玛依油田架设无线通信设备。(资料图片)
图为:武汉华正空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演示“桌面城市”。
图为:工作人员戴着3D眼镜处理影像。
文/记者 李墨 通讯员 刘坤 肖顺云 王少雨 图/记者 倪娜 万多 实习生 傅若曦
上月,我国第一批“三星联网”北斗无人船,顺利在长江、黄河等江河试航并完成测量任务后,转入量产。这批无人船由武汉楚航测控科技有限公司研发,首次兼容了美国GPS、俄罗斯格洛纳斯和中国北斗三大卫星系统。
这样的惊喜,几乎每天都在武汉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(简称地信基地)发生。
地球空间信息产业,主要以导航和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,包含遥感(RS)、地理信息系统(GIS)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(GNSS)等三大领域。上至苍穹中的卫星,下至大地测量,乃至人们在生活中的坐标,都可由它洞察。
小公司里的大生意
在浩如烟海的地球空间信息领域,小公司的技术创新与突破能力,往往比大企业还要强。
武汉信达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地信基地400多家企业中的一员。其自主研发生产的“多载波高速无线数字通信系统”,已广泛应用于无人机、海上钻井平台、油田和全国90%的机场。
公司总经理程乐顺介绍,相对于手机等公众无线通讯技术,信达易通的绝活是专网无线通讯。一架无人机起飞后,十几公里外甚至上百公里的实时高清图像及上百兆的数据,可瞬间传回后方。
从数据的获取、控制、传输、处理到分析,这套国际领先的低延时高清大容量传输技术,已获得5项软件著作权及1项发明专利。
程乐顺说,早期大地测量靠卫星,常受云层影响,无人机出现后,弥补了卫星的短板,测量人员坐在电脑前,就能通过无线数据链控制飞机,并接收数据。光谷有无人机企业智能鸟,有红外传感企业高德红外,信达易通则主攻数据链。
在该基地,还有不少公司承担着国家安全使命。
武汉云众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董事长卢军翔介绍,该公司刚刚为某边防重镇搭建“军警民联防信息指挥平台”,专门盯防边境线上的突发事件及走私、偷渡等。这是我国第一个边防信息化共享平台,实现部队、公安、边防、海警、水利等多个管控力量的信息整合与共享。近期已有多个涉边省份,与其对接洽谈。
地信产业背后的国家战略
2013年6月,科技部携多项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成果,到地信基地“找婆家”。立得空间、武大吉奥、适普软件、智能鸟等6家光谷企业成功配对,这是863计划首次就专业领域实施成果对接。
据悉,“十一五”以来,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已给予光谷近150个项目支持,累计经费近4亿元。
在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》中,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、下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、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3大专项,并驾齐驱。
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,光谷依托武汉大学科技园,集聚了一大批骨干企业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。相关产业集群,被科技部列为全国首批十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之一。武大科技园还发起组建空间信息智能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,并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产业联盟。
去年3月,站在我国地球空间学术最前沿的武汉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大名校,会同行业老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,就地球空间技术在国防军工、北斗导航等方面的重大应用强强联手。
一批顶尖科学家将在5年内,挑战足以影响中国的地球空间技术——遥感数据处理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,高分卫星影像直接对地定位精度从50米提高到2.5米,卫星导航精度达到米级、厘米级甚至毫米级……
中国目前有100多颗在轨卫星,其中一半是对地观测遥感卫星。两院院士李德仁认为,未来卫星之间很可能形成一张巨大的“天基互联网”,让更多信息交换互通,不管是地中海,还是亚丁湾,清晰的图像都能精确到米。
光谷军团角逐地信蛋糕
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局介绍,光谷拥有我国唯一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、9位地信领域的院士,每年输出专业人才超过5000名,成为产业强劲后盾。
武大吉奥、中地数码等企业,在全国率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空间信息系统软件;诚迈科技研制出全国第一台车载北斗导航终端;依迅电子、珞珈德毅、无线飞翔、光庭信息、际上空间等企业,围绕北斗应用开发出了一批核心终端和服务系统;以基地为依托的中泰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,积极推进中泰地球空间合作,促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。“人类80%的活动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”,李德仁院士介绍,尤其卫星导航定位、遥感对地观测、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、地图与位置服务等主要应用领域,市场前景极为广阔。
现场
变静为动
2月11日,晴。
武汉华正空间软件技术有限公司,刚刚在518平方公里光谷上空,完成航拍飞行。这样的航拍通常每年夏、冬各一次。
与其他航拍单纯保留影像不同,华正空间希望把人类眼中的真实世界,还原成全景真三维影像,精准记录下来。每幢建筑、每片树林、每抹阳光,都有各自的空间数据轨迹。他们把这个美丽的计划,称为“桌面城市”。
技术人员点开电脑上的“光谷”,鼠标扫过,建筑顿时活了起来,“身高、体重、年龄”立刻弹出。就连大街上的摄像头,能监控到什么范围、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犯罪死角,计算机可直接计算出精准的数据。有趣的日照路线图,还能模拟太阳轨迹,看清每户居民家每天能晒多少太阳。
获取这些数据,先得用五镜头的专用相机,在1000米高空从垂直和东南西北等5个方向进行拍摄,再用激光雷达进行扫描,给城市所有地物做一次“CT”。两项数据精密合成后,才能还原成真实立体的城市。为了破解这些海量数据的核心算法,团队研发历时8年。
截至去年,华正空间已记录了武汉、杭州、西安等6个城市的空间数据,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。“这项自主研发成果已在美国申请专利,世界排名前三,一旦产业的东风到来,将引发多个行业的剧变。”
名片
【项目名称】
武汉地球空间信息
产业化基地
【项目地点】
武汉东湖高新区
【项目概况】
以武汉大学科技园为核心区域,占地约1000亩,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,构建了创业苗圃-孵化器-加速器-产业基地的“四位一体”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。截至去年,基地企业总数超过400家,企业总收入约64亿元。
【最新进展】
去年,基地与湖北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共投资约32亿元,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新的地空产业基地,占地约400亩,以承接产业延伸。
微评
科技改变生活
美国《纽约时报》曾回顾1900-1999年100个最引人入胜的经典故事。结果,占据分量最大的不是政治,而是经济与科技。
过去10年,以创新闻名的中国光谷,正在发出耀眼的亮光。
在这里,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22家科技公司。
这些技术领袖中,很可能会走出中国的乔布斯、扎克伯格。
两院院士李德仁说,靠消耗人力、原材料,浪费能源,污染环境,中国永远不可能赶上发达国家。我们搞地球空间信息,搞卫星应用,为的就是不再卖劳力,而是走向高科技输出。
科技的伟大,不在于学术,而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。
互动
万科红郡业主柳鸣:我在驾校学车,车里有个摄像头,跟后台是联网的,什么都看得见,听说就是隔壁基地的一家北斗企业做的。
3S汽车装饰美容中心洗车工张勤:基地里面不知道研究什么,但是来洗车的不少,有的老板去年还开大众,今年就换了宝马。
光谷二小学生孟楠:妈妈总带我到那条街吃饭,我有次看到一架无人机,盘旋了很久,超酷!
武汉大学测绘与遥感学院学生潘黎:暑假我在地球空间基地实习过,希望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员。